内化

“内化”是一个在不同领域都有应用的词汇,简单来说,就是将外在的事物(如观念、态度、价值观、行为规范等)吸收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一部分,最终成为自身稳定的心理特质或行为习惯


以下我将从不同角度更详细地解释“内化”:

1. 一般含义/心理学角度:

  • 定义: 指个体将外在的社会规范、价值观念、行为准则等,通过学习、体验、反思等过程,逐渐融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和价值体系中,最终变成自己内在的信念、态度和行为习惯。
  • 过程: 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:
    • 接受: 最初只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或要求。
    • 理解: 开始理解这些信息或要求的含义和重要性。
    • 认同: 逐渐认同这些信息或要求,认为它们是正确的或有价值的。
    • 整合: 将这些信息或要求融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和价值体系中,成为自己内在的一部分。

  • 例子:
    • 一个孩子从小被教育要诚实守信,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自身的经历,逐渐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,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特质,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坚持诚实。
    • 学习交通规则,从最初的背诵规则条文,到理解规则背后的安全意义,再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,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。

2. 教育学角度:

  • 定义: 在教育领域,内化强调学生将所学的知识、技能、价值观等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素质,并能够灵活运用。
  • 重要性: 内化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,只有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能力,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。

学习在于持续,内化是目的

  • 例子:
    • 学生学习数学公式,不仅要记住公式本身,更要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场景,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,这才是真正实现了知识的内化。

3. 党建/思想政治工作角度:

  • 定义: 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,内化指的是将党的理论、方针、政策等内化于心,转化为自身的思想自觉和行动指南。
  • 重要性: 内化是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,只有将党的理论内化于心,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
  • 例子:
    • 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不仅要学习原文,更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,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。

4. 与“外化”相对:

  • “内化”与“外化”是一对相对的概念。“外化”指的是将内在的思想、情感、观念等通过语言、行为等方式表达出来。
  • 内化是外化的基础,只有先内化于心,才能更好地外化于行。

汇总来自:Gemini